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在很多領域取得了世界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們擁有了高鐵、大船、三代核電等一系列大國重器和國家名片,而這些成就靠的不是西方國家的無私幫助,也不是我們卑躬屈膝的乞求,而是通過千千萬萬普通科技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在崗位上兢兢業業、夜以繼日的奮鬥才換來的豐碩果實。四十年來,我國的基礎工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國閥門行業也在這洶湧澎湃的改革開放大潮中經曆了從弱到強、從關鍵設備基本依賴進口到自主創新、並逐步達到世界先進和領先水平的艱難發展曆程。近年來,中核蘇閥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核電站關鍵閥門領域取得的一系列突破正是改革開放曆史大潮中的一個小小縮影。
1978年,中核蘇閥的前身蘇州閥門廠實行軍轉民,揭開了企業二次創業的序幕。從最初對國外進口閥門进行简单模仿、测绘到具有自主设计、研发能力,成为国内首家取得API证书并实现出口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行业领军企业,在核电关键閥門研发上不断取得成就,走的是一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研创新之路,是在中核集团、设计院及中国通用机械工业协会等国家各级单位、组织的鼎力支持下,坚持自主创新,重视科技进步的发展之路。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第一要素,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作为通用机械领域的一家閥門制造企业,中核苏阀始终把为国内外石油、天然气、核电、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及国家有关科研部门提供中高端閥門作为公司的天然使命,立志成为国际一流的流体控制系统集成供应商。近年来,公司共申请****近百项,推进了我国核电、石油及石化领域高端閥門的国产化进程,填补了多项閥門技术空白。
从为我国首座核电站秦山一期三十万千瓦机组提供核级工程閥門到今天具有基本满足三代核电百万千瓦级关键閥門的成套供货能力,这四十年的进步是中核苏阀一步步走过来的。从配套秦山一期核电站开始,中核苏阀就始终立足于核电閥門的国产化事业,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为指导方针,大力推进核电閥門的攻关研发。通过四十年来的不懈努力,厚积薄发,在不断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中核苏阀先后研制开发出爆破阀、主蒸汽隔离阀、稳压器电动泄压阀、安全壳快速启闭隔离阀、主给水隔离阀等一系列核电站核一、二级关键閥門,为核电建设提供国产化产品。



其中主蒸汽隔离阀、主给水隔离阀等先后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上海)国际閥門博览会参展产品金奖”及中核集团、省科技厅、行业协会颁发的多项奖励;这些核电关键閥門的研发成功使中核苏阀具备了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大部分閥門的设计、制造、供货能力,不仅打破了西方国家多年的垄断,也为我国核电“华龙一号”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通用机械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础行业,任重而道远。
中核蘇閥將繼續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加強技術研發、提升發展質量,共同邁向“實業興國”、“中國制造”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