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嘉”人,勤勞務實、善于鑽研、勇于創新、敢爲人先。在市縣兩級吹響“強城行動”號角之際,永嘉縣融媒體中心推出人物專欄《一方“嘉”人》,宣傳報道各行各業先進典型人物,從一個個故事中,感受他們的“初心”,從一張張面孔裏,體會他們的奮進,營造全縣上下大力實施“強城行動”的良好氛圍,汲取“強城有我”的奮發力量!
人物簡介
周星彪:特技閥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17項國家發明****主要完成人、2023年“浙江工匠”培育人員、浙江省首台套産品、浙江制造精品首要完成人、2022年溫州市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團隊帶頭人、溫州市D類人才。

致力于企業生産規範化標准化
“這個閥屬于高壓力的版本,組裝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這個垂直度,在海上平台用,我們一定注意安全事故的預防。”連日來,在特技閥門集團有限公司,周星彪一有空就前往一線裝配車間,指導工人安裝深海球閥。周星彪介紹說,眼前這款深海球閥區別于普通球閥,具有較強的耐腐蝕性、耐壓性和工作連續性,作爲新年開門紅訂單,這批深海球閥在安裝質檢後將發往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深海球閥跟傳統閥門區別比較大,因爲它在海洋平台上用,涉及到的環境影響因素比較多,一個是高壓力,還有一個就是海水腐蝕性比較高,所以我們要做好各項技術分析,閥體表面的防腐工藝也要求更高。”
周星彪是永嘉人,從小在外地讀書的他,一直盼望著有朝一日能有機會回到自己的家鄉工作。于是2005年在大學畢業後,他立馬選擇回到家鄉的閥門企業工作,爲自己的夢想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因爲我學的是與閥門相近的專業,畢業後就想爲家鄉盡一點綿薄之力,所以投身閥門這個産業,一做就做了18年。”周星彪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憶道。

平日裏,周星彪積極參與新産品開發,並致力于提升企業生産規範化、標准化,爲企業技術創新團隊解決研發活動中有關設備、制作以及調試中遇到的困難,使研發成果實現産業化。“其實我剛畢業的時候,這個技術相當一大部分都是模仿國外的,是從國外的基礎上去改進,所以大部分技術都不怎麽規範,都要自己慢慢去摸索。特別是工人和我們技術人員之間的溝通問題,他們覺得這個按原來的傳統方式也能做出來,但是從我們技術的角度看,大家做的東西不規範,容易導致閥門的壽命不長,或者在用戶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問題。因此我們就致力于解決這些實際問題,一步步提升企業生産的標准化。”
帶領團隊致力于自主創新解難題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周星彪認爲,作爲一名技術人員,需要不斷創新,不斷超越自我,以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爲企業和行業的發展貢獻應有的力量。“會技術只是底線,能創新才是王者。”這些年來,周星彪帶領他的團隊致力于自主創新,解決了無數加工制造中的難題。
“像眼前這款基于物聯網智能化管控的超大口徑偏心半閥門,口徑大,總高有兩米五,重20噸,鑄造工藝比較複雜,我們在局部設計上做了很多改進。原來客戶都是采購國外的産品,但是國外産品交期時間很長,售後很難得到保障。所以我們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也是抱著必勝的信念去研發它。”

經過無數次的調試,無數次的試驗,功夫不負有心人,周星彪帶領他的團隊用他們自己的技術創新,最終在一年半的時間內就完成了這個産品,打破了此類大口徑球閥産品的國外壟斷局面,不僅爲我國重大項目發展提供堅實保障,爲閥門國産化做出重要的貢獻,也爲我國多個水利工程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們的固液相分離技術、單閥座雙向密封設計等技術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現在這款産品用于我國比較大的一些水利工程,例如山西省小浪底引黃工程、引漢濟渭工程,産品發到客戶那邊使用,現在是一點問題都沒有。這個項目的成功研發也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和鼓舞,代表我們國內的産品現在並不比外國人做的差,只要我們肯努力去下功夫去鑽研。”
“技術工匠”向“工匠之師”蛻變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周星彪深知,一人强不算强,决定企业持续发展的是团队的力量。所以在积极参与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的同时,周星彪还分别与 36 人签订带徒协议,帮助他们获得三级钳工,并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吸纳高技能人才,促进团队内部的思维多样性和创新能力,展现了一位“技术工匠”向“工匠之师”的蜕变。

“從我們這個年齡來說,能培養越來越多的新人,我們肯定是非常高興的,自己一個人技術好不算厲害,讓更多的年輕人個個技術過硬,爲永嘉閥門産業盡最大的力量,才算是真本事。”周星彪說,他首先做到以身作則,在潛移默化中對徒弟産生影響,“閥門與人民群衆生産、生活息息相關,堅守了18年,我將繼續奮鬥在這個崗位上,努力帶領團隊研發新方法、新技術,幫助更多年輕的技術人員成長爲業務骨幹。”
不論是執著還是責任,周星彪說,他將帶著自己所理解的工匠精神,繼續紮根在閥門領域中,保持對技術的堅持和鑽研、對工藝的極致追求,以及對本職工作的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