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記者從吉林油田獲悉,該油田依托總體統籌、技術創新、基層攻堅“三維聯動”機制,在雙坨子儲氣庫采取蒸汽脈沖解堵等科技手段,對16口注采井和注氣井開展綜合治理,成功突破多項制約注采能力發揮的堵點,使其具備連續注氣的能力,發揮出保障區域民生的重要作用。
注重頂層設計,形成“一體化”推進模式。作爲吉林地區冬季保供的重要力量,吉林油田以“建庫與運行並重”爲原則,在雙坨子儲氣庫構建“設計—建設—治理—監測”一體化運行體系。面對地質複雜、産能差異大的挑戰,創新推行“分區差異注采”等精細調控模式,建立地質體、井筒、地面協同推進“三位一體”評價體系。截至目前,各項運行指標均保持正常,本年度天然氣注采量全面達成設計庫容目標。
聚焦科技攻關,探索“多樣化”治理措施。吉林油田聚焦低孔低滲儲層難題,廣泛應用蒸汽脈沖解堵、酸化擴容、二氧化碳吞吐等6大工藝技術,實施綜合治理措施20余井次,取得新增日注氣量達50萬立方米的良好效果。通過地質模型優化與泥岩塗抹因子法進行斷層評價,爲儲氣庫擴容提供關鍵依據。目前,以新建注采井爲主的外擴工程已進入地面規劃階段,預計2026年形成聯動調峰能力,爲冬季保供再添“底氣”。
健全管理模式,打造“專業化”運行團隊。吉林油田松原采氣廠以“人才靠前、技術解困”爲目標,選派地質、工程等領域的專業技術骨幹擔任儲氣庫管理者,深度參與各項生産運行。以“一井一策”爲原則,全面把控治理措施的各個環節,進一步繃緊“指揮鏈條”,讓專業人才的技術能力在基層得到徹底發揮。同時,在基層崗位實施“三班兩運轉”模式,以規範的管理制度保障人員安全。